康复训练动作包含关节活动度、肌肉力量、平衡协调、日常生活功能等训练
简单的康复训练动作主要包括关节活动度训练、肌肉力量训练、平衡协调训练以及日常生活功能训练。这些动作需根据个体康复需求选择,并在专业指导下循序渐进执行。
具体动作分类如下
关节活动度训练
手腕旋转:以腕关节为轴顺时针、逆时针缓慢转动,改善关节灵活性(适用于手腕扭伤或腱鞘炎)。
肩部抬升:缓慢抬升肩部,增强上肢肌肉力量(如肩关节损伤康复)。
握拳伸展:缓慢握紧拳头后伸展手指,锻炼手指屈伸肌群(手部骨折术后初期适用)。
肌肉力量训练
臀桥训练:仰卧位屈膝抬臀,增强腰腹和臀大肌力量(适合腰椎或下肢康复)。
握力球挤压:用力挤压握力球后放松,提升手部握力(适用于肌腱损伤修复)。
靠墙深蹲:背部贴墙缓慢下蹲,锻炼大腿肌肉(下肢肌力恢复基础动作)。
平衡与协调训练
单脚站立:从睁眼到闭眼逐步练习,提升重心控制能力(普遍适用)。
走直线:沿直线行走,增强身体协调性(脑卒中后平衡障碍适用)。
捡豆子训练:用镊子或手指捡豆子,锻炼精细动作和手眼协调(手部神经损伤后期适用)。
日常生活功能训练穿衣、洗漱模拟:通过重复日常动作恢复生活自理能力(如偏瘫患者)。
上下楼梯练习:健侧先上、患侧先下,逐步恢复步态协调性。
注意事项
个性化调整:需根据损伤类型、恢复阶段制定方案(如手功能康复与偏瘫康复动作差异较大)。
循序渐进:从低强度、小幅度开始,避免过度疲劳或二次损伤。
专业指导:训练前咨询康复师,确保动作规范与安全性(如平衡训练需防护措施)。
通过科学设计的基础动作组合,可有效促进功能恢复,缩短康复周期。